對預制外墻掛板還不太了解,?一文看懂
發(fā)布時間:2017-09-28 作者:
外墻掛板一般不宜大于一個層高,厚度不宜小于100mm,。石材反打(制作外墻板時,,石材最先鋪在模板上)厚度不應小于25mm。外墻掛板中二合一板,、三合一板連接件可選用防銹鋼筋桁架連接或FRP復合材料連接,。掛板配筋宜采用雙層,、雙向配筋(主要考慮風荷載和地震的雙向作用)且鋼筋直徑不宜小于5mm,,間距不宜大于200mm。
考慮吊運,、貯存,、安裝和使用各階段最不利的內力效應進行厚度及配筋計算:單層墻板厚度不宜小于100mm,且雙層雙向配筋,,夾芯墻板的單葉層厚度不宜小于60mm,;當單葉層厚度小于100mm時,可采用單層雙向配筋,,但在吊運時板片受拉部位設置抗拉鋼筋,,避免混凝土受拉產生裂縫。
外墻掛板在主體結構中主要起外圍護作用和裝飾作用,。按照外墻掛板組成的保溫構造層次主要分為單葉板(單層板),、單葉板+保溫板(二合一板)、夾芯保溫板(三合一板),。外墻掛板是自重構件,,不考慮分擔主體結構所承受的荷載和作用,其只承受作用于本身的荷載,,包括自重,、風荷載、地震荷載,,以及施工階段的荷載,。
預制混凝土外墻掛板立面分格尺寸大,一般為3米左右,,立面整體性好,,生產工藝多樣化,建筑風格獨特,,可有效處理好圍護裝飾保溫等性能要求,,質量標準高。外墻掛板在與主體結構連接形式上靈活多樣,設計與施工可選擇性強,,工程造價合理,,圍護使用成本低,耐久性好,,可與混凝土結構同壽命,。
外墻掛板與主體采用柔性連接的點支撐方式,他們與主體連接節(jié)點又可分為承重節(jié)點和非承重節(jié)點兩類,。
▲預制混凝土外掛墻板連接構造節(jié)點類型
掛板與主體結構連接宜設置四個支撐點:當下部兩個為承重點時,,上部兩個宜為非承重點;相反,,當下部兩個為非承重點時,,上部兩個為承重點。
外墻掛板的連接方式為分別為平移式和旋轉式,。為保證外墻掛板在地震時適應主體結構的最大層間位移角,,點支撐的連接節(jié)點一般采用在連接件和預埋件之間設置帶有長圓孔的滑移墊片,形成平面內可滑移的支座,。
▲PC外掛板連接構造節(jié)點運動示意圖
旋轉式連接是當外墻掛板相對于主體結構可能產生轉動時,,長圓孔宜按垂直方向設置;平移式連接是當外墻掛板相對于主體結構可能產生平移時,,長圓孔宜按水平方向設置,。
▲PC外掛板連接構造節(jié)點示意圖
外掛墻板防水主要靠膠縫材料(物理性能)和空腔構造(構造性能)保證。防水材料宜選用耐候性密封膠,,背襯材料宜采用發(fā)泡聚乙烯塑料棒,,板縫寬度一般不宜大于20mm,材料防水嵌縫深度不得小于20mm,,對于普通嵌縫材料,,需要做15mm厚保護層。
▲防水節(jié)點詳圖
建筑高度在50米以下的板縫可采用一道材料防水和構造防水相結合的做法,;50米以上采用兩道材料防水和構造防水做法,。密封膠填縫應保證板十字縫處300mm范圍內水平和垂直縫一次完成。板縫寬度應根據(jù)極限溫度變形,、風荷載及地震作用下的層間位移,、最大拉伸壓縮及施工誤差考慮計算,密封材料應與混凝土具有相容性,、低溫柔性,、最大伸縮剪切變形等均應滿足設計要求。
▲PC外掛板接縫處防水材料變形情況表
外墻掛板與主體結構連接形式靈活多樣,,設計與施工可選擇性強,,不同規(guī)格種類決定了深化設計的主要連接方式,。外墻掛板的深化設計方式?jīng)Q定了構件的工廠生產成本、運輸成本和施工現(xiàn)場塔吊選型的經(jīng)濟性與合理性,。在前期的深化設計階段,,方案應根據(jù)生產、運輸,、施工工程實際條件確定,,包括埋件的位置、吊裝的點位,、構件的堆放等來制定,。
外墻掛板的吊裝校正,可采用“起吊—就位—初步校正—精細調整”的作業(yè)方式,。墻板在起吊時,,繩索與構件夾角不宜小于45°,當不能滿足起吊要求時,,可采用專用吊具,,并應經(jīng)驗算確定,。
外墻掛板在進場后主要的質量控制在施工階段,,施工安裝人員應充分了解安裝技術和質量的檢驗標準,例如外墻掛板為獨立承重構件,,施工人員安裝時,,應嚴禁在板縫內放置硬質墊塊,避免墻板通過墊塊傳力導致節(jié)點連接破壞,。所以在外墻掛板試安裝階段前,,就應對施工安裝人員提前進行安裝技能培訓和安全生產培訓工作。
大規(guī)模應用裝配式預制外墻掛板,,既能縮短工期,,又環(huán)保節(jié)能。與傳統(tǒng)工藝相比,,裝配式外墻板在工廠生產線生產,,產品品質及尺寸偏差有本質提升。除此之外,,整體設計,、生產的預制混凝土外墻掛板,具有更好的熱工效果,,除施工過程節(jié)能外,,建筑在運行中也能保持非常低的能耗。此外,,應用裝配式預制混凝土外墻掛板,,還可避免施工通病造成的缺陷和返工,保障了施工質量,大大提高工程可靠性,。